据外媒报道,富士康已经在中国各大生产基地安装了4万台机器人,以减少公司雇佣员工的数量,受此影响,富士康昆山园区员工数量在过去六七年间减少了6万人。这意味着我国传统制造业已初步进入智能制造阶段,而新一轮工业化改造也将面临不同的考验与挑战。
机器人进军制造业,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代工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智能制造。一方面,解放了流水线上工人长时间的重复性劳作,另一方面,也推进了传统代工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
有一位在富士康员工冯柯表示说: 迄今为止,180多台机器人给冯柯和工友们带来的影响仍然是乐观的。原先有的工作一站就是10小时,连弯腰捡起一颗掉落的螺丝钉都是一种享受,现在机器人把部分工人从流水线上解放出来,承担了更多重复、繁重的工作,而人则从事机动灵活的工作,机器加人便是一条半自动化生产线。
如此看来,对于部分员工虽有面临失业的担忧,但他们也切身感受到了新科技对制造业带来的变革,只有提高技能成为机器的主人才能降低被取代的可能。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也告诉《IT时报》记者,机器人逐渐替代人类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批量引入机器人一要建立在标准化、批量生产的基础上,二是取决于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经济实力。
资本控制风险,不可小觑
机器人代替人力存在明显的优劣:优势在于机器人投产会提高工作效率,机器人成本低于工人成本。劣势在于:机器人只能担任简单机械的流水线工作,在操作灵活精度及技术突破方面不及熟练工人,而且维护成本高。
目前随着苹果不断扩充供应商名单来大打价格战,一度依赖苹果的富士康也面临着外部市场挤压的危机。苹果不断地创新升级也影响着富士康产业链的升级优化。而对于大力引进机器人来说,效率的提升并不能改变技能的创新升级,如果根据技术升级再来更新机器人设备,那成本风险就远不可控了。
未来制造业:将是人与智能的合力体现
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未来的制造业将会发挥出人力与机器制造的巨大合力,由一部分机器人从低端技术区开始,将逐步解放人力代替繁重重复性的工作。而人力方面,则会更加侧重技术培养提升,当然对于一部分人力解放是必然。
正如罗军坦言:“智能制造在国内目前还是起步阶段,传统制造企业升级智能制造预计5年内会有一个大的调整,10年内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5至10年间,传统制造业基本完成工业化改造会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将整体进入智能制造的初级阶段,个别企业进入中高级阶段。”
而现阶段,富士康能够走上机器人代替人力的变革之路已经证明了它对未来产业智能化充满信心。虽然目前机器人引进在小范围的试行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品控风险。如能做到不盲目扩大规模,注重管理体制与经营模式相适应,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与创新能力,将人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则是现阶段最正确的选择。
TPM,点检,班组建设,管理能力咨询培训@左明军老师.微信:1380896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