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是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
要完成生产计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和强化设备管理,以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求得生产上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一、设备“三项基础工作”
1.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
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的重心,列入企业发展规划。把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指标(一般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在98%以上,静密封点泄漏率小于0.5‰)纳入经济考核责任制,与经济效益挂钩,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不断提升设备管理的地位,增强全员设备管理的意识,保证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健全组织,把“网络建设”作为设备管理的立足点
实行公司、生产厂、车间三级管理模式,形成以车间的设备管理为基础,辅助单位的设备管理为依托,设备管理部门为核心,生产、安全、供销等部门密切配合的管理体系。由于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使设备管理工作层层抓管、组织有序、力量充实,形成了完整的组织管理网络,为设备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
3.夯实基础,把“制度资料”作为设备管理的根本依据
根据企业生产设备管理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制定《机动工作管理制度》,统一制定下发各类管理台帐(包括设备、特种设备、密封点、闲置设备、事故、连锁等)、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状况报表、各种作业票等,每年对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进行更新,使设备管理人员掌握设备的第一手信息,为做好设备管理和检修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设备的“三个重要环节”
1、加强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包括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与移交等主要环节。定购设备前,进行充分的调研,组织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和论证。设备购置实行公开招标,择优录用。严格控制所选型设备的技术参数,保证所选设备充分满足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新购设备到货后,组织有关单位开箱复验,对设备质量,运输情况,随机附件,备件,随机工具,说明书及图纸技术资料等进行鉴定、清点、登记与验收。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队伍安装调试,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后,会同监理、生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予以验收,验收合格组织有关单位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单位。
2、加强设备使用过程管理
(1)设备操作工人必须通过上岗培训,熟悉自己所使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2)设备使用单位要制定机动设备使用责任制,对每台设备实行挂牌管理,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
(3)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定时巡检,并做好巡检记录。
(4)严格控制设备技术参数,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5)操作人员对设备执行“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十字作业法,并做到“四懂三会“,“四懂”就是懂设备结构、懂设备原理、懂设备用途、懂设备性能;“三会”就是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1)成立包修保运专业队伍,由机、电、仪专业技术人员所组成,专门负责设备维检修。
(2)包修保运单位和人员实行区域负责制,坚持巡检制度,做好巡检记录,以减少重复故障。进行经常性抽检和设备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质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应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维修。比如:利用超声波测厚仪对锅炉、压力容器测量材料厚度;利用超声波测振仪对压缩机、电机振动部位进行测振;利用无损探伤对特种设备重要部件和材料进行疲劳与损伤程度检查等等。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早发现特种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和时限,适时安排维检修,防止故障及事故的发生。
(4)积极推行现代有效的维修手段,把小修、中修、大修,预防维修、预知维修、主动维修等各种维检修方式和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可靠的、科学的维检修体系。
(5)在检修中实行挂牌检修制度,在完成检修项目的同时,挂上检修牌,注明检修单位、检修负责人及检修完成时间,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保证检修质量。
三、建设“三零工程”
1、推行设备的“零故障”管理
通过培训和技术比武等手段提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能,实行标准化操作的认证考试,推行岗位人员的标准化操作。制定符合实际的定修模式,变事后维修为主动维修。采用备件质量验收卡和检修质量跟踪卡的形式,狠抓备件质量和检修质量。选定攻关课题,对易发生故障设备进行攻关改造。确定目标,落实责任,奖优罚劣,严格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
2、积极实施“无(零)泄漏”工程
制定《无泄漏管理办法》、《无泄漏验收标准》、《无泄漏考核细则》,把动、静密封点落实到人。班组、车间开展经常性的查漏、堵漏、制漏活动,并以此作为考核个人、班组、车间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把无泄漏作为设备考核的重点,使“跑、冒、滴、漏”达到零。
3、严格实施“零库存”工程
①严把采购验收关
备件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和定点相结合,在验收上,坚持供货单位、采购单位、使用单位、设备部门会签制度,不单纯以价格杠杆作为评定备件质量的依据,坚持以质论价;在入库上,坚持计划、要求、验收结果相统一,杜绝三无产品入库和无计划采购,坚持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把采购合格率作为考核指标,与奖金挂钩,做到库存备件零退货。
②严把储备定额关
结合生产使用耗损规律、采购特点、供货的及时性、资金占用等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库存周期不超过15天,在确保设备维修不受影响的同时,积极与供货及维修单位协商。最大限度压缩库存资金,减少库存成本。做到库存备件零积压。
③严把备件保养关
严格执行库存备件保养制度,确保备件不丢失、不损坏、不变形、不锈蚀、不老化,并定期盘点,造成备件报废的按备件入库价给予赔偿,全年未造成责任损失的给予奖励,做到库存备件零报废。
四、开展全员设备管理活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念,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
80年代初,宝钢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管理制度,即全员维修管理制度(简称TPM)。经过近20年的实践应用,证明这套管理体制是适合现代设备维修管理需要的,是行之有效的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方式。要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念,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使设备全员维修管理体制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
2、加强培训,苦练内功
设备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而且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理念。企业要舍得智力投资,加强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设备管理活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积极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基础工作月”、“完好机泵房”、“完好配电间、仪表间”、“设备管理达标考核”等活动,在检查评比中做到奖惩分明,差距典型分清,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调动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设备管理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
一、设备“三项基础工作”
1.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
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的重心,列入企业发展规划。把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指标(一般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在98%以上,静密封点泄漏率小于0.5‰)纳入经济考核责任制,与经济效益挂钩,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不断提升设备管理的地位,增强全员设备管理的意识,保证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健全组织,把“网络建设”作为设备管理的立足点
实行公司、生产厂、车间三级管理模式,形成以车间的设备管理为基础,辅助单位的设备管理为依托,设备管理部门为核心,生产、安全、供销等部门密切配合的管理体系。由于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使设备管理工作层层抓管、组织有序、力量充实,形成了完整的组织管理网络,为设备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
3.夯实基础,把“制度资料”作为设备管理的根本依据
根据企业生产设备管理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制定《机动工作管理制度》,统一制定下发各类管理台帐(包括设备、特种设备、密封点、闲置设备、事故、连锁等)、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状况报表、各种作业票等,每年对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进行更新,使设备管理人员掌握设备的第一手信息,为做好设备管理和检修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设备的“三个重要环节”
1、加强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包括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与移交等主要环节。定购设备前,进行充分的调研,组织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和论证。设备购置实行公开招标,择优录用。严格控制所选型设备的技术参数,保证所选设备充分满足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新购设备到货后,组织有关单位开箱复验,对设备质量,运输情况,随机附件,备件,随机工具,说明书及图纸技术资料等进行鉴定、清点、登记与验收。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队伍安装调试,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后,会同监理、生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予以验收,验收合格组织有关单位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单位。
2、加强设备使用过程管理
(1)设备操作工人必须通过上岗培训,熟悉自己所使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2)设备使用单位要制定机动设备使用责任制,对每台设备实行挂牌管理,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
(3)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定时巡检,并做好巡检记录。
(4)严格控制设备技术参数,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5)操作人员对设备执行“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十字作业法,并做到“四懂三会“,“四懂”就是懂设备结构、懂设备原理、懂设备用途、懂设备性能;“三会”就是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1)成立包修保运专业队伍,由机、电、仪专业技术人员所组成,专门负责设备维检修。
(2)包修保运单位和人员实行区域负责制,坚持巡检制度,做好巡检记录,以减少重复故障。进行经常性抽检和设备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质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应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维修。比如:利用超声波测厚仪对锅炉、压力容器测量材料厚度;利用超声波测振仪对压缩机、电机振动部位进行测振;利用无损探伤对特种设备重要部件和材料进行疲劳与损伤程度检查等等。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早发现特种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和时限,适时安排维检修,防止故障及事故的发生。
(4)积极推行现代有效的维修手段,把小修、中修、大修,预防维修、预知维修、主动维修等各种维检修方式和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可靠的、科学的维检修体系。
(5)在检修中实行挂牌检修制度,在完成检修项目的同时,挂上检修牌,注明检修单位、检修负责人及检修完成时间,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保证检修质量。
三、建设“三零工程”
1、推行设备的“零故障”管理
通过培训和技术比武等手段提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能,实行标准化操作的认证考试,推行岗位人员的标准化操作。制定符合实际的定修模式,变事后维修为主动维修。采用备件质量验收卡和检修质量跟踪卡的形式,狠抓备件质量和检修质量。选定攻关课题,对易发生故障设备进行攻关改造。确定目标,落实责任,奖优罚劣,严格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
2、积极实施“无(零)泄漏”工程
制定《无泄漏管理办法》、《无泄漏验收标准》、《无泄漏考核细则》,把动、静密封点落实到人。班组、车间开展经常性的查漏、堵漏、制漏活动,并以此作为考核个人、班组、车间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把无泄漏作为设备考核的重点,使“跑、冒、滴、漏”达到零。
3、严格实施“零库存”工程
①严把采购验收关
备件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和定点相结合,在验收上,坚持供货单位、采购单位、使用单位、设备部门会签制度,不单纯以价格杠杆作为评定备件质量的依据,坚持以质论价;在入库上,坚持计划、要求、验收结果相统一,杜绝三无产品入库和无计划采购,坚持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把采购合格率作为考核指标,与奖金挂钩,做到库存备件零退货。
②严把储备定额关
结合生产使用耗损规律、采购特点、供货的及时性、资金占用等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库存周期不超过15天,在确保设备维修不受影响的同时,积极与供货及维修单位协商。最大限度压缩库存资金,减少库存成本。做到库存备件零积压。
③严把备件保养关
严格执行库存备件保养制度,确保备件不丢失、不损坏、不变形、不锈蚀、不老化,并定期盘点,造成备件报废的按备件入库价给予赔偿,全年未造成责任损失的给予奖励,做到库存备件零报废。
四、开展全员设备管理活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念,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
80年代初,宝钢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管理制度,即全员维修管理制度(简称TPM)。经过近20年的实践应用,证明这套管理体制是适合现代设备维修管理需要的,是行之有效的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方式。要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念,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使设备全员维修管理体制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
2、加强培训,苦练内功
设备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而且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理念。企业要舍得智力投资,加强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设备管理活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积极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基础工作月”、“完好机泵房”、“完好配电间、仪表间”、“设备管理达标考核”等活动,在检查评比中做到奖惩分明,差距典型分清,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调动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设备管理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
TPM,点检,班组建设,管理能力咨询培训@左明军老师.微信:1380896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