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化维修 - 开展“部品展开”和失效分析的意义
在技术高度发展和日益复杂化的今天,维修由零部件级已经逐步向集成式维修转变。维修更换的单位成本越来越大,但我们绝对不应该放弃对零部件的控制,其意义在于:
1)部品展开体现了精益维修的基本思想,深入研究重要零部件的损坏规律,有助于推动故障向零目标的迈进。
2)有利于降低维修的单次成本,从而降低维修的总体费用,因而也是企业降成本的需要。
“部品展开”和失效分析是最能体现针对性、预防性的精益维修方法,我们大力推荐这
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一、部品展开的一般技术方法
部品展开需要对设备、结构、零部件有充分细致的了解,因而也是技术性很强的活动。
1、求甚解一解剖设备
部品展开首先需要对设备有比较细致的了解,因此,我们需要:
1)深入研究重要零部件的结构、原理、使用条件,进而探讨其损坏规律。
2)我们还要有比较丰富的现场经验,特别是维修操作的基本技能。因此要锻炼维修人员的操作能力。
3)多阅读常规标准手册,了解标准零部件的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4)在使用中研究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劣化规律。
二、零部件的劣化及分类
所谓劣化,是指设备、结构、零部件使用性能的丧失。要掌握零部件的使用规律,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强制劣化和自然劣化。
一般讲,按照劣化的形成来源,大致有两类——自然劣化和强制劣化。
1、自然劣化
- 自然劣化是设备结构和部件不可避免的性能变坏的趋势。如正常的磨损、材料的老化等。
- 自然劣化只和产品品质有关系,如设备精度、材料材质、加工质量等。一般认为自然劣化从设备一迸厂起,就已经决定了,使用过程很难干预。
2、强制劣化
- 强制劣化是由于使用条件不合理,造成设备结构和部件的加速损坏现象。
- 强制劣化和使用方法、使用环境不正确有关。如野蛮操作、不正确的维修、润滑不良、温度不适合等,都将造成设备劣化的加快。
由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强制劣化是可以消除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使用设备,合理保养设备,以消除零部件的强制劣化。
我们积极去识别零部件的劣化外因并予以遏止,对延长重要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整体稳定性,降低停台,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认识设备与零部件的失效分类
一般来讲,失效的分类可以按失效机制、失效零件类型、引起失效的原因、产品使用过程等进行分类。
早期失效的原因是产品制造中存在缺陷,晚期失效的原因是使用后性能逐渐劣化而进入失效期。为控制早期失效,机械产品中的磨合、电子元器件的老化筛选、前期采购的品质控制等就是根据这种失效规律而制定的保证可靠性的措施。而控制晚期失效,则主要要克服强制劣化的各种诱因。
失效按其可恢复性特征分为暂失效和永久失效、突然失效和渐变失效;按原因分为正常损耗失效、本质缺陷失效、误用失效和超负荷失效等。
产品失效的形式千差万别,因此失效分析难以有统一的模式。失效分析可分为整机失效分析和零部件失效分析。失效分析的核心是失效机制的分析和揭示,失效机制是导致零件、元器件和材料失效的物理或化学过程。
在研究失效机制时,通常先从外部诱发因素和失效表现形式入手,进而再研究较隐蔽的内在因素。我们常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失效机制、失效方式、失效频度等进行分析,以寻找主要问题点并采取对策。分析越细致,越能找到低层失效原因,越是低层的原因,往往越是真实的问题点。
TPM,点检,班组建设,管理能力咨询培训@左明军老师.微信:1380896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