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设备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解决办法】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渐丧失,出现了?“民工荒”和“用工难”以及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的现象,并进而导致了不少工厂迁移、甚至倒闭。
因此对大的制造企业而言,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二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实现低成本战略。
在降低成本方面,不断降低企业设备维修成本是关键性问题,事实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主要是来自于占有固定投资最大部分的资产设备。生产设备不仅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因此,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曰常的生产运营主要由“生产为主,设备为辅”的落后观念主导。
随着设备的日益精密和复杂化、智能化,生产效率和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效率问题使企业对设备的关注不断增加,设备管理日益被推上企业管理日程。
因此目前在设备管理中就产生了种种问题:
(1) 设备与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设备的造价越来越高,缺乏有效的维护方式。
(2) 设备与系统的不断更新,产生了版本多样、厂商多样等等问题,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3) 仅仅靠人为管理、文档管理,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很难完整记录设备信息。
随着人们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需要有效的手段提取、汇总、分析、查看设备资源,及时弥补管理漏洞。实施最优秀的设备管理成为保证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工厂企业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就需要遵循相关的管理原则。
1、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之间的结合,做好这方面工作,可有效地避免生产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设计、制造与使用相脱节的弊端。
2、日常点检与计划维修相结合
企业加强设备运行中的日常点检工作、定期完成维修、保养计划,贯彻“预防为主”,保证企业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
2、 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企业贯彻执行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的原则,能够较快地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3、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既可以发挥专业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又可以充分调动群众参加生产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的综合效益和现代化营理水平。
4、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生产设备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尽可能改进设备的技术性能。
设备经济管理主要是对设备开发、设计到报废、更新的全过程,运用价值工程理论,通过各种价值费用的换算、比较、分析、评价来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经济的目的。两者相结合有利于设备管理综合效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企业生产设备管理,把企业生产设备管理工作抓紧、抓好,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足发展,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设备综合管理是广义的设备管理,即设备的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经济效果分析等。
前一种运动形态的管理称为技术管理,后者称为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据此,设备管理要最终取得两个成果: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费支出。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以求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5、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
现代化的企业,设备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手段。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状况的好坏与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密切相关。
设备管理工作是为生产服务的,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向的变化。应当树立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为生产服务的思想。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品种质量、设备修理工作的难度,确定重点设备。对重点设备实行维护、修理、备件供应、改造、更新五优先,确保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6、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
生产实践证明,设备管理工作应执行以“维修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没有正确的维护保养,就不可能有周到的计划检修。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之间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如果计划检修只是抢进度,忽视检修质量而遗留下设备隐患,就会加大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反之,如果维护保养不精心,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操作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就不仅会带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后果,而且会加大检修工作量,正常计划被打乱,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7、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集中力量对现有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工作。只有把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工作做好,才能克服现有企业耗费高、能耗大、效率低等弊端。另外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也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延长设备寿命和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无疑是正确的,但不能无止境地延长“寿命”,不能不惜工本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因为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技术性能日益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逐渐增多,修理费用一次比一次高,修理周期愈来愈短。
在设备维修中,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正确处理设备维修与改造关系,把维修与改造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检修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代替技术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设备和零部件。一方面对于一些进一步维修价值不大的设备,要按手续进行报废更换先进设备。
8、编制完善设备各项管理制度
在编制设备各项管理制度时,要组织技术骨干,包括设备部门、车间、维护组、一线生产技术骨干进行调查研究、摸清规律、进行试验,制定适合设备现状的设备维修制度、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备件管理制度、设备技术改造制度和设备专业管理制度,设备操作、清扫、点检、保养和润滑规范,确定工作流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范。
设备工作规范做到文件化和可操作化,最好用视板、图解方式加以宣传和提示。通过“定人、定点、定项、定时、定标、定班、定路线”,推广到企业所有机台的管理过程,最终达到台台设备有规范,各个环节有规范。其中:
①定人:落实责任,明确生产现场每台设备(包括动力管线)的责任人,包括操作工、点检员、维修组(机械、电器、仪表工等)的责任,做到现场台台设备有人管;
②定点:在设备上确定需要关注的项目(点),即需要进行清洁、点检、润滑、保养的点;
③定项:根据所选“点”的特点,选择清洁、点检、润滑、保养这四项中必须进行的若干项内容实施;
④定时:根据设备的特点及使用操作说明,确定一定的清洁、点检间隔期,按照一定的周期、时间操作检查。
⑤定标:对每一点的每一项操作内容,制定相应的目标状态或达到标准;
⑥定法:每一项操作应有确定的工具、方法及辅助材料;
⑦定班:确定负责的班次。如多班运行的生产现场,白班工人精力充沛,中班尚可,夜班工人无论精力、现场光线均差等特点。因此,应把现场设备上的操作点按照各个班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均匀分配,一般白班分配的操作最多,中班次之,夜班最少。
⑧定路线:根据设备的结构,尤其是生产线、配电室等,以操作人员的位置为参照物,对所选的操作点按照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等策略,优化一条较短、较易、较省力的操作路径,做到不乱、不漏。
设备管理制度努力做到像ISO标准化控制文件一样,使设备一生管理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控制严密化和管理精细化。做到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工艺”可执行。消除“做事随意,没有规矩;有了规矩,弄虚作假,不守规矩;以及遵守规矩,却总是做不到位”的现象。避免因“一人一个工作方式,一个领导一个思想”的情况,导致在人员调整后设备管理水平出现波动的情况。
9、规范设备现场工作规范
企业最本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在工作现场,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加强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抓好 “6S”管理(整理、整顿、清洁、素养、规范和安全),深入现场管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从现场管理讲,设备可同时列为“6源”(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和危险源),在“6S”管理中,设备管理不只是通过清洁打扫设备,保持设备外观清洁从更深的层次上讲还要预防、降低和消除设备“6源”,通过全员参与,在对设备进行清洁打扫的同时开展日常维护保养,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周期、一定的部位进行检查维护,及早发现设备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隐患,规范设备现场的日常维护,建立健全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职工素质,以及建立考核体制方面等方面来开展工作,从而延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最终实现设备效率最大化目标。
第一,规范设备工作环境。
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要求,建立和配制设备特殊工艺条件要求的环境设施,满足对温度、洁净度等的要求,整理和整顿好设备的工作环境和设备附件,认真区分工作场所要与不要的物品。通过果断的处理将不需要的物品处理掉,让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透明化,增大作业空间,减少碰撞事故,提高工作效率。并把留下有用的东西加以定置、定位,按照使用频率和可视化准则,合理布置摆放,做到规范化、色彩标记化和定置化。
第二,查找和设备有关的“6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查污染源
指由设备引起的灰尘、油污、废料等。更深的包括有害气体、有毒液体、电磁辐射、光辐射以及噪声方面的污染。寻找、搜集这些污染源的信息后,通过源头控制,采取防扩措施等办法加以解决。
②查清扫困难源
指设备难以清扫的部位,包括空间狭窄、没人工作部位、设备内部深层无法使用清扫工具的部位;污染频繁,无法随时清扫的部位;人员难以接近的区域,如高空、高温、设备高速运转部分等。解决清扫困难源通过控制源头(采取措施,使其不被污染),另外是设计开发专门的清扫工具。
③查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和设备有关的安全事故发生源。由于设备向大型、连续化方向发展,一旦出了事故,可能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危害。安全工作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微渐、防患于未然”,必须消除可能由设备引发的事故和事故苗头,设备使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规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对特种设备,如输变电设备、起重设备等设备,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和修理。
④查浪费源
指和设备相关的各种能源浪费。第一类浪费是“跑、冒、滴、漏”,包括漏水、漏油、漏电、漏气以及各种生产用介质等的泄漏(这些泄漏也可污染环境);第二类是“开关”方面的浪费,如人走灯还亮、机器空运转、风扇等方面的能源浪费等。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做好防漏、堵漏工作,要通过开关处提示,以及员工养成良好习惯。
⑤查故障源
指设备自身故障。要通过日常的统计分析,逐步了解掌握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延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如因润滑不良造成故障,采取加强改造润滑系统;因温度高、散热差引起的故障,通过加强冷风机或冷却水来实现等。
⑥查缺陷源
指现有设备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方面。围绕保障和提高产能,寻找影响因素,并通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来实现。
10、提高职工素质
提高职工素质,指思想和技能两个方面。除规范设备日常工作外,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还要从思想和技术培训上提高人员的素质。在职工的思想意识首先要破除“操作工只管操作,不管维修;维修工只管维修,不管操作”的习惯;操作工要主动打扫设备卫生和参加设备排故,把设备的点检、保养、润滑结合起来,实现清扫的同时,积极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以改善设备状况。设备维护修理人员认真监督、检查、指导使用人员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好设备。
做好员工培训工作,特种设备由国家有资质的劳动部门进行培训;企业内部培训使每个设备操作者真正做到“三好、四会、四懂”(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
在工厂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为了解。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自己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因此,应当发挥他们管理设备的积极性。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人的因素,要充分调动生产工人和维修工人的积极性。
因此对大的制造企业而言,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二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实现低成本战略。
在降低成本方面,不断降低企业设备维修成本是关键性问题,事实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主要是来自于占有固定投资最大部分的资产设备。生产设备不仅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因此,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曰常的生产运营主要由“生产为主,设备为辅”的落后观念主导。
随着设备的日益精密和复杂化、智能化,生产效率和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效率问题使企业对设备的关注不断增加,设备管理日益被推上企业管理日程。
因此目前在设备管理中就产生了种种问题:
(1) 设备与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设备的造价越来越高,缺乏有效的维护方式。
(2) 设备与系统的不断更新,产生了版本多样、厂商多样等等问题,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3) 仅仅靠人为管理、文档管理,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很难完整记录设备信息。
随着人们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需要有效的手段提取、汇总、分析、查看设备资源,及时弥补管理漏洞。实施最优秀的设备管理成为保证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工厂企业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就需要遵循相关的管理原则。
1、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之间的结合,做好这方面工作,可有效地避免生产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设计、制造与使用相脱节的弊端。
2、日常点检与计划维修相结合
企业加强设备运行中的日常点检工作、定期完成维修、保养计划,贯彻“预防为主”,保证企业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
2、 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企业贯彻执行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的原则,能够较快地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3、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既可以发挥专业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又可以充分调动群众参加生产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的综合效益和现代化营理水平。
4、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生产设备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尽可能改进设备的技术性能。
设备经济管理主要是对设备开发、设计到报废、更新的全过程,运用价值工程理论,通过各种价值费用的换算、比较、分析、评价来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经济的目的。两者相结合有利于设备管理综合效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企业生产设备管理,把企业生产设备管理工作抓紧、抓好,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足发展,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设备综合管理是广义的设备管理,即设备的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经济效果分析等。
前一种运动形态的管理称为技术管理,后者称为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据此,设备管理要最终取得两个成果: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费支出。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以求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5、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
现代化的企业,设备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手段。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状况的好坏与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密切相关。
设备管理工作是为生产服务的,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向的变化。应当树立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为生产服务的思想。要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品种质量、设备修理工作的难度,确定重点设备。对重点设备实行维护、修理、备件供应、改造、更新五优先,确保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6、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
生产实践证明,设备管理工作应执行以“维修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没有正确的维护保养,就不可能有周到的计划检修。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之间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如果计划检修只是抢进度,忽视检修质量而遗留下设备隐患,就会加大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反之,如果维护保养不精心,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操作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就不仅会带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后果,而且会加大检修工作量,正常计划被打乱,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7、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集中力量对现有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工作。只有把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工作做好,才能克服现有企业耗费高、能耗大、效率低等弊端。另外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也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延长设备寿命和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无疑是正确的,但不能无止境地延长“寿命”,不能不惜工本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因为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技术性能日益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逐渐增多,修理费用一次比一次高,修理周期愈来愈短。
在设备维修中,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正确处理设备维修与改造关系,把维修与改造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检修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代替技术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设备和零部件。一方面对于一些进一步维修价值不大的设备,要按手续进行报废更换先进设备。
8、编制完善设备各项管理制度
在编制设备各项管理制度时,要组织技术骨干,包括设备部门、车间、维护组、一线生产技术骨干进行调查研究、摸清规律、进行试验,制定适合设备现状的设备维修制度、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备件管理制度、设备技术改造制度和设备专业管理制度,设备操作、清扫、点检、保养和润滑规范,确定工作流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范。
设备工作规范做到文件化和可操作化,最好用视板、图解方式加以宣传和提示。通过“定人、定点、定项、定时、定标、定班、定路线”,推广到企业所有机台的管理过程,最终达到台台设备有规范,各个环节有规范。其中:
①定人:落实责任,明确生产现场每台设备(包括动力管线)的责任人,包括操作工、点检员、维修组(机械、电器、仪表工等)的责任,做到现场台台设备有人管;
②定点:在设备上确定需要关注的项目(点),即需要进行清洁、点检、润滑、保养的点;
③定项:根据所选“点”的特点,选择清洁、点检、润滑、保养这四项中必须进行的若干项内容实施;
④定时:根据设备的特点及使用操作说明,确定一定的清洁、点检间隔期,按照一定的周期、时间操作检查。
⑤定标:对每一点的每一项操作内容,制定相应的目标状态或达到标准;
⑥定法:每一项操作应有确定的工具、方法及辅助材料;
⑦定班:确定负责的班次。如多班运行的生产现场,白班工人精力充沛,中班尚可,夜班工人无论精力、现场光线均差等特点。因此,应把现场设备上的操作点按照各个班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均匀分配,一般白班分配的操作最多,中班次之,夜班最少。
⑧定路线:根据设备的结构,尤其是生产线、配电室等,以操作人员的位置为参照物,对所选的操作点按照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等策略,优化一条较短、较易、较省力的操作路径,做到不乱、不漏。
设备管理制度努力做到像ISO标准化控制文件一样,使设备一生管理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控制严密化和管理精细化。做到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工艺”可执行。消除“做事随意,没有规矩;有了规矩,弄虚作假,不守规矩;以及遵守规矩,却总是做不到位”的现象。避免因“一人一个工作方式,一个领导一个思想”的情况,导致在人员调整后设备管理水平出现波动的情况。
9、规范设备现场工作规范
企业最本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在工作现场,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加强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抓好 “6S”管理(整理、整顿、清洁、素养、规范和安全),深入现场管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从现场管理讲,设备可同时列为“6源”(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和危险源),在“6S”管理中,设备管理不只是通过清洁打扫设备,保持设备外观清洁从更深的层次上讲还要预防、降低和消除设备“6源”,通过全员参与,在对设备进行清洁打扫的同时开展日常维护保养,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周期、一定的部位进行检查维护,及早发现设备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隐患,规范设备现场的日常维护,建立健全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职工素质,以及建立考核体制方面等方面来开展工作,从而延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最终实现设备效率最大化目标。
第一,规范设备工作环境。
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要求,建立和配制设备特殊工艺条件要求的环境设施,满足对温度、洁净度等的要求,整理和整顿好设备的工作环境和设备附件,认真区分工作场所要与不要的物品。通过果断的处理将不需要的物品处理掉,让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透明化,增大作业空间,减少碰撞事故,提高工作效率。并把留下有用的东西加以定置、定位,按照使用频率和可视化准则,合理布置摆放,做到规范化、色彩标记化和定置化。
第二,查找和设备有关的“6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查污染源
指由设备引起的灰尘、油污、废料等。更深的包括有害气体、有毒液体、电磁辐射、光辐射以及噪声方面的污染。寻找、搜集这些污染源的信息后,通过源头控制,采取防扩措施等办法加以解决。
②查清扫困难源
指设备难以清扫的部位,包括空间狭窄、没人工作部位、设备内部深层无法使用清扫工具的部位;污染频繁,无法随时清扫的部位;人员难以接近的区域,如高空、高温、设备高速运转部分等。解决清扫困难源通过控制源头(采取措施,使其不被污染),另外是设计开发专门的清扫工具。
③查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和设备有关的安全事故发生源。由于设备向大型、连续化方向发展,一旦出了事故,可能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危害。安全工作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微渐、防患于未然”,必须消除可能由设备引发的事故和事故苗头,设备使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规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对特种设备,如输变电设备、起重设备等设备,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和修理。
④查浪费源
指和设备相关的各种能源浪费。第一类浪费是“跑、冒、滴、漏”,包括漏水、漏油、漏电、漏气以及各种生产用介质等的泄漏(这些泄漏也可污染环境);第二类是“开关”方面的浪费,如人走灯还亮、机器空运转、风扇等方面的能源浪费等。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做好防漏、堵漏工作,要通过开关处提示,以及员工养成良好习惯。
⑤查故障源
指设备自身故障。要通过日常的统计分析,逐步了解掌握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延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如因润滑不良造成故障,采取加强改造润滑系统;因温度高、散热差引起的故障,通过加强冷风机或冷却水来实现等。
⑥查缺陷源
指现有设备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方面。围绕保障和提高产能,寻找影响因素,并通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来实现。
10、提高职工素质
提高职工素质,指思想和技能两个方面。除规范设备日常工作外,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还要从思想和技术培训上提高人员的素质。在职工的思想意识首先要破除“操作工只管操作,不管维修;维修工只管维修,不管操作”的习惯;操作工要主动打扫设备卫生和参加设备排故,把设备的点检、保养、润滑结合起来,实现清扫的同时,积极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以改善设备状况。设备维护修理人员认真监督、检查、指导使用人员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好设备。
做好员工培训工作,特种设备由国家有资质的劳动部门进行培训;企业内部培训使每个设备操作者真正做到“三好、四会、四懂”(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
在工厂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为了解。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自己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因此,应当发挥他们管理设备的积极性。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人的因素,要充分调动生产工人和维修工人的积极性。
TPM,点检,班组建设,管理能力咨询培训@左明军老师.微信:1380896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