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期待一场管理的“文艺复兴”
数不清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去美国多少次了。80年代,他出国买设备、买技术,老外都很欢迎。90年代,他到国外建厂、建贸易公司,老外看见竞争者,不太欢迎了。又一个十年,他带着创新的“人单合一”模式遍访全球企业家、管理专家,起初老外不看好。而当海尔转型成果初现,他们认可“人单合一”,又认为自己难做到。现在,大企业纷纷来海尔学习,国际管理专家称“人单合一”或将成为下一个社会模式。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一个春日的清晨,雨后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小镇,空气有些湿润。一辆黑色汽车离开镇中心,沿一条山路曲折向上,最后在半山腰一幢独栋木质别墅旁停了下来。张瑞敏从车上走下,沿台阶拾级而上。
管理学者拉里·唐斯已经等在门口,他是乔治敦大学商业和公共政策中心项目主管,还是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的研究员。他们是老朋友了。唐斯2015年来过海尔青岛总部,与张瑞敏有过交流。他的《大爆炸式创新》一书,引发张瑞敏很多的思考,这次到他美国的家中交流,算是一次回访。
别墅分为上下两层,大约两百多平方米。在美国,这算不上多么奢华的住宅,但房子视野极佳,透过落地窗,可以看到整个旧金山湾区,还有两座大桥。他们走到露台上,兴致很高。天放晴了,蓬松的云朵,飘浮在蓝的天空上。云朵的下方,是全球的创新高地——硅谷。待到宾主在起居室落座,佣人倒上红茶,端上精致的茶点,对谈开始了。
多看死去的企业一眼吧
每一年,张瑞敏都会与全世界不少专家学者交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一方面也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所思所想。外脑是磨刀石,可以磨砺思维的刀。
前一天,他刚刚参观过特斯拉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市的工厂。负责导游的特斯拉员工,充满自豪感,讲解的时候激情澎湃。以至于参观结束,他笑着说:“也许以后我会忘记这次参观,但一定不会忘记你。”
他也关心具体的技术问题。比如,讲到特斯拉的车身是铝制的时,他认真地询问,为什么没有用碳纤维做车身。而在旧金山周边考察市场终端,他手扶着一台冰箱说,这种不锈钢材,还只有德国人可以生产,你看手摸上去,不会留下任何印痕。
但这些只是事实的一部分,他关心更加重要的问题。见到唐斯,他说出了长久以来的一个判断:公司如果要要避免出现“鲨鱼鳍”,不能只盯着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产品。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曾经有过极佳的产品,最后都没能跟上趋势。也许,未来某一天,苹果也将面临同样的挑战。
“鲨鱼鳍”是唐斯提出的概念,很多产品的生命周期,如同“鲨鱼鳍”的冒出,开始的时候急速上升,接下来却是灾难性的失败。“鲨鱼鳍”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为“奇点、大爆炸、大挤压、熵”。
海尔把整个公司变成“小微”的集群,各个阶段上都可能有项目存在,也就可能经常有“奇点”冒出,从而避免企业整体的灾难性失败。
企业的生死,是张瑞敏思考的最多的问题。将当日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工厂,经营成为如今的跨国家电巨头,换作任何人,都希望企业好好生存下去,争取做到永续经营。理解这一点,就可以理解海尔为什么有那么多变革术语了。究其本质,在于海尔希望从系统层面解决生死问题,而不只是关注业务发展本身。
2000年以后,整个家电业的竞争,不是“激烈竞争”而是“过度竞争”。过度竞争的结局是价格战,价格战最后没有赢家。这样做下去,已经没有什么出路了。而从创业开始,张瑞敏就注意到了“大企业病”:企业只要变大,官僚主义就会极其严重,最后连对市场的基本反应都没有了。他看到很多身边的大企业,尤其日本的大企业,本来非常有竞争力,但随着企业越做越大,随便做一件简单的事情,都要经过很多程序和流程。
这是他危机感的直接来源,不改变价格战是死,有大企业病也是死。所以,必须改变。至于如何改变,他想了很长时间,只是因为碰到互联网,让他觉得有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笑话:葬礼上,年轻的主持致悼词完毕,由于过于紧张,开口就说:“那么,请让我们再看死者最后一眼吧。”凝重的气氛被打破,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前行。对此,张瑞敏有别样的思考,还说出了一连串金句:“多看死去的企业一眼吧,研究它们为什么会死;进天堂最好的路,就是熟悉去地狱的路,否则的话,你进不了天堂。”
用户决定大棒和胡萝卜
“这是我们的一种探索,不知道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致?”这是他面对专家学者,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偏爱思维活跃,心态开放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有可能触及问题的实质。
他的思维是整体性的,不以一城一池为念,所以推崇老子,天地不仁,不自生,故能长生。然而,大多数人的思维是个体性的,盯着一家公司的成长轨迹,至多扩散到外部环境层面。
有时候,他也会感到无奈,因为与人交谈,有可能不在一个维度上。他曾经引用西汉刘向的话:“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我做的事儿,可能大家一开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甚至不待见,但是到最后我做成了,你再想跟就跟不上了。这句话,其实说尽了探索者的孤独感。
但与唐斯交流,有着相当的默契度。唐斯说,如果作为投资人,他会把大部分资金投给海尔,只会投一点点资金给马斯克(特斯拉创始人),因为风险太大。在他看来,马斯克有很多非常宏大而激进的想法,需要几十年才能真正落实。有的项目,涉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让创新历程变得更加缓慢。
他关心GEA(通用电气家电业务,海尔去年完成对其收购)的整合情况:“并购之后的整合历程,比之前想象的更困难,还是更容易?”
张瑞敏答:“一开始感觉GE沉淀了上百年的管理模式,可能很难改动。现在,感觉比想象的好得多。从员工一直到最上层(我们没有派一个人,还是原来的人),思想开始改变了。而且,底下有一些员工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希望这么做。为什么?很直接的反应,一个部门效益好一些,其员工会想,别人凭什么分我的利益。康德那句话——人是目的,不是工具——非常有道理。如果每个人的价值都能发挥出来,他一定会积极响应你。”
他的话有理念上的自信。中国大陆的市场经济,也就最近三十多年时间。西方的市场经济,已经绵延百年了。在具体商业竞争层面(如谈判、并购、品牌),美国公司的底蕴和经验,往往超过中国公司。但若论对人性的洞悉,中国公司可能更胜一筹。都知道趋利避害乃人之本能,但没有美国公司真正将人的工作与创造的价值直接相连。
美国现代企业的运转,以成规模的组织为前提。也因为此,贡献难以量化到个人。任你是薪酬激励也好,股权激励也罢,个人与公司终究隔了一层。海尔2005年提出“人单合一”,2007年要求每个人都要创造自己的利润。过去的10年,利润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在这之前,员工创造的销售额越大,拿到的钱越多。之后,改成创造的利润越大,拿到的钱越多。看似简单的变化,内涵完全不同,只有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利润才会变大。
“人单合一”是对人性的回归,称得上管理的“文艺复兴”。
管理大家对张瑞敏有方向上的指导,接下来的事情,需要自己探索。比如,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适当的定义:创造顾客”。这是一句看起来平常,却意味深长的话,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为了创造顾客,企业必须建立两项基本职能:市场营销和创新。但市场营销和创新如何做到“以顾客为中心”,德鲁克并没有明确说明。“人单合一”指向薪酬(薪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薪酬与顾客需求挂钩,市场营销和创新才能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
过去的管理者,习惯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管理员工,区别只是有的人用胡萝卜多一些,有的人用大棒多一些。海尔现在要把胡萝卜和大棒的权力全部交给用户。员工的胡萝卜从创造的用户价值那里来,大棒的压力也从用户那里来,用户不买账,员工就必须离开。“大棒和胡萝卜都不在我这儿,而是给用户了。员工的导向马上改变,他们必须听用户的。如果不听用户的,大棒就会打过来;如果听用户的,可以得到更多的胡萝卜。”
什么阻碍了物联网引爆
谈话间隙,有人端着一盘点心,走到每个人面前,任人自取。张瑞敏拿起一块饼干,轻声说谢谢。可以看到,外面的阳光越来越强,风吹动加州特有的杉树,发出沙沙的声音。
接下来,话题进入“物联网”领域。唐斯认为,物联网概念提出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引爆,不是技术不成熟,也不是产品成本无法降低,更不是对用户没有价值,而是用户担心个人隐私泄露,或者个人数据被滥用。
但张瑞敏认为,隐私问题确实存在,但绝不是阻碍物联网引爆的关键。真正的问题在于,企业只是在生产智能件,忽视了和用户的交互。比如,全世界的家电厂商都试图在冰箱上加一块屏幕,以便向用户推送资讯,或者推荐下载应用。但这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海尔的做法是接入400多家诚信食品供应商,帮助用户解决他们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在中国是一个大问题)。只有这样,用户才真正愿意通过硬件产品进行交互。
对GEA的要求,也是争取不让产品成为“孤儿”。现在的产品,一旦进入经销渠道,就不知道卖给谁了,用户有什么需求也不知道,如“孤儿”一般。因为企业里的人,只管把产品生产出来,然后卖出去,之后就与他们无关了。所以,需要找到产品的主人,知道主人的需求是什么,才能逐渐和用户建立联系。
手机之外,还有用户愿意与之强交互的硬件产品吗?这是所有厂商都在思考的问题,惯常的做法是把产品做得越来越智能,似乎这样做,用户就愿意与之交互了。物联网本质上是能够让用户体验得到不断迭代的解决方案,厂商必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才可能产生交互。比如,海尔的烤箱产品,打造了集硬件、菜谱、食材于一体的烤圈APP。在烤圈上,烘焙爱好者会更新针对烤箱打造的菜谱,用户发现烤箱除了可以制作面包和甜点,还能制作回锅肉、烤鱼、培根等。另外,烤圈上还有许多大型活动,用户不仅可以面对面交流,还有知名烘焙大师指导烘焙,分享技能。
不知不觉,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张瑞敏向唐斯赠送了《孙子兵法》礼盒,以及一幅竹简,上面刻着《大爆炸式创新》中的一句话:“这种惊人的速度来源于它的三个方面:无可阻挡的开发,无法控制的成长,无章可循的战略。”唐斯回赠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小节金门大桥的钢绳。这是当初修建金门大桥剩下的材料。作为旧金山的象征,1957年之前,金门大桥一直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分别的时候到了,他们一起走到唐斯日式风格的花园,远眺远处的金门大桥和宁静的海湾。海内存知己,也许他们很快会再见面。文/刘铮铮;来源:海尔路1号转型笔记(微信号haierbiji)
TPM,点检,班组建设,管理能力咨询培训@左明军老师.微信:1380896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