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新闻

制造业的未来

编辑: 华镕 来源:罗克韦尔自动化 2016-10-26 我要评论 浏览量:

制造业的未来 一、市场综述 在过去的几年中,金融和经济问题被证明是制造业的一个转折点。回想10至15年前,比起金融和服务等其他行业,制造业显然是被忽略了。在世界各个先进经

制造业的未来

制造业的未来
 
一、市场综述

在过去的几年中,金融和经济问题被证明是制造业的一个转折点。回想10至15年前,比起金融和服务等其他行业,制造业显然是被“忽略”了。在世界各个先进经济体中,制造业不被认为是投资的良好行业,

工业本身经历了极端的制造外包期,在这段时间里,生产设施太容易、太快速移到海外。其结果是: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在多数发达经济体里下滑,而德国的情况例外。

德国-- 从未“放弃”过制造--比起不太专注于制造的国家,德国对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一直更有弹性。这使我们有一种深刻的反思: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之源。世界各国政府现在能更好地理解:仅仅靠服务的经济无法长期生存。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证实,制造业对国家的繁荣至关重要,仅在制造产品出口的差异就解释了在过去的60年中,128个国家的收入变化超过了70%。

一些国家正在投资开发和吸引更多的制造。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关注的焦点之一是要重振美国制造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机器人和生产自动化的最大市场,而这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工资上涨,并保证更高的产品质量。

欧盟已经强推多项政策,把GDP的制造份额从今天的16%提高到20%。德国的GDP制造份额为21%,引领了“工业4.0”倡议,定义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是高度自动化和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使用-- 即,传感器使能系统,通过物联网实现智能通信。

有了政府和媒体更多关注,制造业又回到了聚光灯下,期待在2015年有更好的业务前景,实现一场真正的复兴。

二、制造业面临的关键挑战

虽然制造商正面临许多难题,但在制造业复兴中也有很多利用的机会:

● 缺乏技术熟练的员工队伍。在过去的二十年,制造商都未能吸引到足够的年轻人才,保持员工队伍充满活力和对新技术的充分参与,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吸引到其他行业,如金融服务和媒体。其结果是,制造业现在为一个老龄化的劳动队伍,许多员工在未来10至15年退休。

同时,劳动力市场人才短缺,制造商都在努力寻找产品工程师,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因此,技术劳动力成本在增加。寻找技术工人的困难(根据不同的经济报告,仅在美国就有30万至60万的空缺职位)结合行业长期无法吸引年轻人,造就了当今制造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 制造消费化:从B2B到B2B2C。今天的消费者正用“业务速度”的方式来驱动制造。通过社交网络和移动设备传播的可用性信息已经完全重新定义了采购模式。消费者现在充分了解市场的产品、价格和变化。他们只需用平板电脑就可以比较、选择或弃用不同产品,而且与品牌无关。

他们也越来越不耐烦:他们不想等待,他们现在就要。这种消费者的购买方式不仅影响了面向品牌的工业–也影响了整个制造的价值链,对于B2B(企业到企业)交易,现在通常定义为B2B2C(企业到企业到消费者),这表明对客户的客户的服务是越来越重要了。

● 自然资源的短缺。对稀土元素的需求正越来越加快。这些矿物质(如镧,钕,镨)对多数高科技设备来说必不可少,它们的可用性影响多个行业,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械和医疗设备。中国提供了全球需求的95%稀土元素,这些资源的供应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加上在各行业中使用可再生资源(例如,食品玉米作为燃料)这种持续压力,很显然,驱动可持续资源的规划正在扩大。今天,国家和企业都通过股票或对冲来对应天然资源的稀缺性和高价格。从长远来看,它们需要投资于替代元素的发现和潜在的供应方案,以及如何更有效使用这些资源。

● 添加剂制造。一系列新的3D打印机和添加剂制造设备正在用各种新的“打印”材料,如工程塑料和金属粉末包括不锈钢、镍、钛、银等来制造产品。添加剂制造为高度定制化产品提供了更高效的制造工艺,这将是未来为越来越多的高混合/低批量生产厂家唯一盈利的选择。

添加剂制造的影响会远远超出生产,将深刻改变制造商的运营方式。通过“为个人制造”的技术将实现定制,使工业比今天更快和更具竞争力。供应链将显著缩短,贸易数量将急剧增加。

三、未来展望:未来制造商的能力

为了利用这个新机会,制造商需要迅速克服目前的运营挑战。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未来制造商将根本上有别于今天。制造商需要彻底重新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采购原材料的方式,设计产品的方式,制造并满足客户订单的方式,员工参与的方式。

下面的部分着眼于未来制造商的关键能力。

1. 协同组织具有自组织团队

人员将位于未来制造的中心,因为他们具有灵活性和决策能力,而这正是处理全球化、复杂性和竞争性所需要的。制造商必须简化今天复杂的组织结构,打破组织壁垒,鼓励更多的协作。在未来,制造商将更好地简化业务流程,分享社区员工与贸易伙伴之间的信息。

这未来的制造商将允许个人做出明智的决定,充分参与积极的策略。专家预计:更多的客户体验、新产品创新和创收将来自于社区中的自形成团队,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我们期望这在方面有多达75%的时间– 把今天的比例反过来。

2. 为最佳可用的技术资源提供吸引力

未来的制造商能更好地招募和留住高度抢手的技术资源,特别是年轻员工。年轻一代-- 谁拥有创新的自然天性,迅速采用新技术,能够协作-- 将成为未来制造商一种重要的成功因素。为了做到这一点,未来的制造商应成立协同的工作环境,这是吸引、聘用、留住年轻技术资源的关键。

这意味着,未来的制造商必须以开放和信息为中心。他们必须对从战略到运营(不只是处理)的整合做出决策,从而基于证据做出管理选择。

3. 业务速度

业务速度-- 决策的敏捷性和过程的执行能力 -- 将是未来领先制造商的主要能力。当试图利用趋势的优势时,速度将至关重要。速度有助于满足善变、快变的消费需求,在细分市场特别重要,甚至在事件还没发生时,就满足了预期购买偏好。

业务速度由变化管理能力、快速创新和知识共享、更好的客户洞察力、实时供应链和制造可视化来驱动,使企业先于竞争对手满足客户的需求和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

在2012年“制造业的未来:机遇驱动经济增长”的报告中,世界经济论坛得出的结论是速度,而不是知识,这是未来制造竞争的基础:“当今世界,变化加快,知识股票贬值的速度更快。在这个新世界,企业需要变得善于挖掘更广泛更多元化知识,使他们能够用越来越快的速度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4. “全球本地化”(或“本地全球化”)制造商

未来制造商将必须满足顾客期望的速度、灵活性和功能。他们需要更快的了解新的需求趋势,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在全球多个市场,每地对产品都有对特性、质量和成本的不同期望。在未来,通过“为个人制造”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定制产品,按需定做-- 将成为常态。

要做到这一点,未来制造商将必须依靠基于本地的小工厂网络-- 融合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的生产能力-- 这将根据本地需求定制最终的产品。网络结构将对运营成本、供应链风险、需求机会做出权衡。

5. 客户体验

创建一个更大的客户体验是未来制造商必不可少的。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留住客户、与对手的差异化、销售队伍的有效性是给更好客户体验的顶级收益。这些内容是客户体验的基本要素,是今后盈利能力、收入增长和吸引新客户的正确方法。

然而,同样的研究指出:今天的制造商迟迟不能了解客户体验的重要性。今天不到10%的制造商承认:在员工中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与他们的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确保企业收入的增长,增加利润。未来制造商必须充分认识创建卓越客户体验的重要性。

6. 端到端供应链的可视化

端到端供应链的可视化是未来制造商的战略核心。具有供应链全面的供给、需求和能力各个层面的画面,将使未来制造商与贸易伙伴的合作更加有效、促进协作、最快响应、提高性能。制造商必须努力工作,实现全部端到端供应链的可视化。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今天近一半的厂家仍说他们缺乏对直接供应商的可视化,缺乏可视化可能耽误供应链和制造运营的异常或问题发现,导致客户订单的延误或高成本。

未来制造企业必须在自己的全球制造运营网络上获得高水平的实时可视化。最近的一项调查已证实,今天的制造商都深知这些挑战,并正在提高可视化上投资,调查结果显示:关键业务的驱动力,供应链和车间可视化的高需求造成了在IT业务应用的高投资。

7. 面向未来制造之旅

未来制造业的旅途需要今天的制造商对业务模式的深刻变革。制造商必须摆脱目前“交易”的业务,必须成为“实时”的业务。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打破组织壁垒,创造一种更具协同的工作环境,更加贴近客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市场的速度运营。

改变不会立即发生,需要一步一步进行。如图1中的 S曲线显视了积极的制造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支持到制造业未来的转型。

制造业的未来

● 倡议1:从效率驱动到完成驱动。第一项措施-- 这在许多领先的制造商已经开始实施-- 旨在从今天极端注重效率逐渐向更加关注客户需求的方向前进。

效率会继续成为未来制造商的重要内容,但他们已认识到,过量的效率会更向内走而从满足客户期望的基本目标偏离。要做到这一点,制造商必须培养员工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他们必须变得更加敏捷和灵活,满足客户的要求;他们必须追求流程的卓越规划与执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将帮助制造商从“盒外”思考,为他们深刻反思当前的IT环境做准备。

● 倡议2:从第二 IT平台到第三IT平台。支撑制造业的未来是非凡进步的IT支持和加快制造企业的全过程,从研发到制造运营,从供应链的业务智能。

从第二IT平台(客户端/服务器应用)转换第三IT平台(基于云计算、移动、社交商务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承诺创建一个实时、协同的决策环境,关键要支持制造商从交易业务到实时业务的转变。

从第二IT到第三IT平台的转变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这种深刻的IT转型将会给制造商带来最快的收益。

● 倡议3:从组织孤立到自形成团队。有了嵌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和第三IT平台的到位,制造商已经朝着实时业务的最后阶段作好了准备。这就需要打破组织和信息孤岛,从而进一步简化分层化组织,吸引年轻的技术资源。启用第三IT平台,未来制造商的员工会形成兴趣和重点社区。

他们会创建动态团队,通过高度实时可视和协同工作环境,解决问题并利用各种机会。自形成团队将基于证据做出明智决策,为未来制造商提供成功所需的速度和灵活性。

8. 第三IT平台的角色

IT行业正处在一个巨大结构性转变之中-- 从基于PC和客户端/服务器的第二IT平台,到建立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性和社交技术的“第三平台”:

● 移动性。特性智能手机在2013年的1季度第一次出现。这个历史时刻仅是这些设备不断扩散的第一个里程碑。到了2016年,全球移动设备的支出将达到8千亿美元。

到2020年,每个连接的家庭平均会有12.5的接入设备。同样,依赖移动设备的情况会延续到工作场所,成为下一代管理者的通信习惯,并期望24×7连接到关键资源。展望未来,移动技术将是至关重要的,在任何地方提供实时信息,与运营过程的员工和客户连接。

● 社交业务。到2020年,全球2000企业的40%将使用新的社交媒体平台来重新定义他们的营销和客户服务。到2016年,全球社交商务软件市场将达到103亿。这些技术将成为协同平台的基础,并为企业间提供集成与协同。

人员之间的方便沟通有助于创建自组织团队。这将帮助公司加快决策制定,更快理解问题,并立即采取行动。

● 大数据分析。从现在到2020年,创建和复制数据的总量将每两年翻一番,在2020年达到40ZB。考虑到其中的大部分是非结构化的-- 如音频/视频记录--管理和分析它的能力在未来是非常重要的。到2016年,全球大数据和服务的支出将达到238亿。

大数据分析在制造中具有决定性,以支持工厂自动化、信息和可视。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将使制造商不仅能分析趋势,而且能预测事件,诸如未来的购买周期和设备使用寿命。

● 云。云技术已经成为基础设施的标准。到2016年,企业级存储容量的60%内容将放在云中。同年,全球云开支将达到1790亿。这些技术将证明对制造商是至关重要的,加速IT实施,降低成本,以及在供应链中实现流程的标准化和集成化。

云方案较低的总拥有成本将使制造商升级和更换过时系统更轻松,使小中型企业能够部署世界级的商业应用,保持与大企业一样的竞争力。


制造业的未来

专家预测,未来20年的创新、生产率和增长 --在IT行业和在几乎所有行业 --将基于第三IT平台,构建数十万到数百万的高附加值行业解决方案。

第三IT平台将从2014年到2020年之间带动IT产业近100%的增长,来自战略类客户的增长具有前所未有的份额-- 在新兴市场,在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在服务提供商组织和在线业务角色。

未来制造商将利用第三IT平台来部署协同的工作环境,这将促进技术,实现更多的开放、灵活并用实时数据做决策。

这会提升业务、通知员工、跨不同部门与供应链之间通信的速度。第三IT平台将促进自形成团队,确定问题,找出原因,并尽快采取纠正措施。

9. 实施指南

专家为准备朝着未来制造进发的制造企业提出了以下建议:

● 无选择改变。承认制造市场正在迅速变化,所以你的公司也必须根本改变。没有选择余地,因为“一切照旧”将没有生存的机会。预期在2015年会有更好的业务前景,这是一个完美的时间,开始制造未来的旅程。

● 革命,而不是进化。向制造未来的旅程比进化更加革命。这将需要多年的转型战略。企业高管的支持和资金对战略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提出的三步走转型方法是你公司定义自己蜕变之旅的出发点。

● 优先考虑你自己的能力。力争开发出本文提出的未来制造商能力:自形成团队,熟练的人力资源,业务速度,全球的本地生产商,客户体验和端到端供应链可视化。找出那些你所在行业的特性和你公司的差异化。

● 以人为本。要知道,你的员工是你现在和未来最宝贵的资源。投资创造更加协同的工作环境和易于使用的解决方案,保持和吸引优秀的技术资源。

● 采用第三IT平台。IT的非凡进步,代表了一种机会,支持和加速制造企业中最关键的过程域。采用基于云、移动性、社交业务和大数据分析的第三IT平台。

● 做勇敢的首席信息官(CIO)。从第二到第三IT平台的转变说易行难。 CIO们必须要勇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IT基础设施,不要让你的IT遗产成为你转变的障碍。

● 下一代ERP。心里有第三IT平台,就开始重新思考目前的ERP系统。超越单纯的管理事务,下一代ERP系统将创造协同工作环境,这将为你公司的未来铺平道路。
 

TPM,点检,班组建设,管理能力咨询培训@左明军老师.微信:13808969873

1.凡“装备保障管理网”的原创稿件,版权均属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责;2.本站旨在宣传助力中国工业2025,会员转载文章如牵扯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精益导航-工业设备人互联网商学院,在线免费学技能
网友观点网友观点
关注我们
华企工业智库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